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顶钟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摆幅有多少?)

2023-04-07 17:05:01 法律知识 ketldu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详细介绍 急用----

此大厦才不久封顶了,492米 它是未来上海"三足鼎力"的第2个高建筑大厦 而第三个计划的高建筑叫"上海中心"预计2012年完工它将超过上海金贸大厦100多米在亚洲可以算第1高世界第2高(第一高迪拜塔)在2012年美国也会建成一个高建筑但估计不会有未来的"上海中心"高 很期待2012年看见上海三足鼎力 因该很抢眼!!!!!!!

安装在90层的风阻尼器是两个重达150吨、长宽各有9米的“大家伙”。外部是3层蓝色的钢质框架,中间桔红色的是用钢索悬吊的重100多吨的配重物。据了解,配重物是与环球金融中心本身自振频率相一致的振动体,而在配重物的下面安装了驱动装置。

通电后,一旦建筑物因强风产生的摇晃可以通过传感器传至风阻尼器,此时风阻尼器的驱动装置会控制配重物的动作进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

“如果强风从北面刮来,配重物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北面,使风阻尼器会产生一种与风向相反的‘力量’,从而‘消化’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并抵消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环球金融中心总承包项目联合体的有关技术人员说。

由于驱动装置设计为可以沿纵横两方向运动,因此风阻尼器可实现360度方向的控制。“无论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或受到震动的影响,都能通过风阻尼器将大厦的振动、摇晃转化为风阻尼器的振动和摇晃,这是一种能实现力的转移的装置。在400多米的高处,即使有晃动,也只有仪器才能测出,人应该感觉不到。”技术人员说。

可抗12级以上台风

据悉,通过引入风阻尼器,将能使强风时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重力)降低40%左右。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另据了解,环球金融中心安装的风阻尼器的减振性能达到了日本建筑学会关于建筑物振动的舒适性性能指标,这也是此类规模超高层建筑的最高标准。

据上海现代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国俭介绍,按照我国标准,超高层建筑应具有每秒40米以上的抗风能力,这个风速超过了12级台风。如果安装了风阻尼器,则对大楼的影响更小。

据了解,每幢建筑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自振频率,风阻尼器通过缓解振动,可防止建筑物出现共振现象。同时地震时,振动的冲击波会对大楼顶部形成很大的冲击力,有了风阻尼器后大楼就可以“吸收”掉地震影响。

“目前国内已经注意到风阻尼器在建筑中的作用,今后的超高层建筑,都应该安装风阻尼器。”现代集团副总工程师高承勇说。

全球最高有洞建筑是哪一座?

国内很多超过350米的高楼都或多或少拥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说的这座高楼,就可以说是国内所有超高层建筑中,最有特点的高楼之一了。这座高楼叫做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高度492米于2008年建成,从2008年到2015年,当了正好7年左右的中国最高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楼顶巨大的洞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大洞,所以也让这座高楼有了一个有趣的外号,那就是人们常调侃的“开瓶器”大楼。

因为名字太长,所以后面我们都会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简称为SWFC。其实SWFC早在上世纪末就打算建设了,只不过在1997年开工后,一度因为遇到金融危机而停工,一直到2003年才举行复工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最早SWFC的设计高度是466米,其大楼顶部的空洞也原本是设计成圆形,后来在因为想要成为世界第一高楼,才将其设计高度修改为了492米,2005年又将其顶部的圆形空洞改成了倒梯形的洞。

可能有人会说,这座高楼的高度从来没有达到过世界第一,为啥会说SWFC当年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呢?其实你只要随便搜一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一”这个关键句。就能够找到很多关于当时这座高楼要冲击世界第一的宣传,可惜的是2004年超过500米的台北101建成,让这座高楼想要拿到世界第一的愿望彻底破灭,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这座高楼就不宣传这一亮点了的原因。

虽然没有拿到世界第一高度,但并不代表当时这里就没有拿到其他的世界纪录了,比如其全球最高有洞建筑从建成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还有建成时拥有全球最高酒店称号,以及最高观光厅的称号。当然除了世界纪录之外,这里也拥有很多其他的荣誉,比如2008年被CTBUH评为了那一年的年度最佳高层建筑,18年获得了全球高层建筑奖-十年特别奖,同年9月拿到了铂金级的绿色建筑认证。

整体来说可以说是一座非常优秀的高楼了,SWFC似乎从建成开始就一直给人们带来惊喜,也一度是很多人心中的中国骄傲或是上海骄傲。但实际上,这座建筑并不是我国的企业投资并拥有的,设计方来自美国、日本的设计事务所,而投资方就完全是日方的企业了,虽然主要承包商中有我国的企业,但拥有者却不是,这应该是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地方吧。

而且当年修建SWFC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的争议以及出现的问题,比如SWFC上的大洞原本设计是圆形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认为上面那一部分看起来太像是日方国旗了,虽然没有明确的消息指出最后更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估计或多或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修改,才有了如今开瓶器的样子。吸引着万千游客来到这里打卡。

如今这里绝对算是一个非常棒的旅游地了,虽然获奖无数却是由日方投资的会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很多人都曾为这座高楼能在我国土地上拔地而起而骄傲过,毕竟当年有这样的高楼能在我国的城市里建设起来,其实也算是侧面印证着我国城市的实力。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什么方法抗击强风如题 谢谢了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样抗击强风: 给风向“纠偏” 安装在90层的风阻尼器是两个重达150吨、长宽各有9米的“大家伙”。外部是3层蓝色的钢质框架,中间桔红色的是用钢索悬吊的重100多吨的配重物。据了解,配重物是与环球金融中心本身自振频率相一致的振动体,而在配重物的下面安装了驱动装置。 通电后,一旦建筑物因强风产生的摇晃可以通过传感器传至风阻尼器,此时风阻尼器的驱动装置会控制配重物的动作进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 “如果强风从北面刮来,配重物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北面,使风阻尼器会产生一种与风向相反的‘力量’,从而‘消化’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并抵消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环球金融中心总承包项目联合体的有关技术人员说。 由于驱动装置设计为可以沿纵横两方向运动,因此风阻尼器可实现360度方向的控制。“无论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或受到震动的影响,都能通过风阻尼器将大厦的振动、摇晃转化为风阻尼器的振动和摇晃,这是一种能实现力的转移的装置。在400多米的高处,即使有晃动,也只有仪器才能测出,人应该感觉不到。”技术人员说。 可抗12级以上台风 据悉,通过引入风阻尼器,将能使强风时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重力)降低40%左右。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另据了解,环球金融中心安装的风阻尼器的减振性能达到了日本建筑学会关于建筑物振动的舒适性性能指标,这也是此类规模超高层建筑的最高标准。 据上海现代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国俭介绍,按照我国标准,超高层建筑应具有每秒40米以上的抗风能力,这个风速超过了12级台风。如果安装了风阻尼器,则对大楼的影响更小。 据了解,每幢建筑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自振频率,风阻尼器通过缓解振动,可防止建筑物出现共振现象。同时地震时,振动的冲击波会对大楼顶部形成很大的冲击力,有了风阻尼器后大楼就可以“吸收”掉地震影响。 “目前国内已经注意到风阻尼器在建筑中的作用,今后的超高层建筑,都应该安装风阻尼器。”现代集团副总工程师高承勇说。 另据了解,目前,环球金融中心已经施工到93层416米的高度,计划在今年9月封顶(地上101层,492米),2008年春季竣工。 风速30米/秒以上摩天大楼会晃动 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对建筑物影响多大? 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摩天大楼会产生晃动。 纽约世贸中心在春季刮风时,通常摇晃偏离中心6-12英寸(15-30厘米),在强飓风作用下,位移可达3英尺(1英尺约等于30厘米),设计按最大风力下的最大偏离为4英尺。 据资料,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在大风情况下最大偏离中心可达6英尺,据说装了陀螺平衡装置后可调到5英尺。

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刮大风摆动超1米,里面的人是否安全?

上海中心大厦的整体高度可达632米,这是一座超高层建筑物。在刮大风的情况下,大厦会有摇晃的感觉,这是否安全呢?

肯定是安全的。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因为超高层建筑物对强风的作用比较敏感。例如,如果高度10米地方的风速为5米/秒,那么,高度300米地方的风速将会超过30米/秒。如果没有采取措施,强风将会威胁到超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为此,超高层建筑物需要在高层加装调谐质量阻尼器。当强风吹晃大厦时,质量巨大的风阻尼器会朝着反方向摆动,从而减轻大楼的摇晃。

例如,台北101大厦安装了一个重达680吨的阻尼器,当年在强台风的作用下,阻尼器晃动幅度可达1米。

同样地,上海中心大厦也安装了风阻尼器——上海慧眼,其总质量高达1000吨,安装在第125和126层(583米)。有了巨大的风阻尼器,超高层建筑物即便在强风中也不会出现剧烈摇摆,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上图为上海慧眼

除此之外,外观呈现为锥形的上海中心大厦有着较低的重心,这有利于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并且上海中心大厦的扭转外观可以有效延缓风流,让它所受的风负载下降24%。

总之,上海中心大厦非常安全。由于上海经常遭受台风影响,该建筑物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这点。除非风力非常强,否则大厦不会有幅度达到1米的晃动。

上海中心大厦高度达到了632米,已经属于超高层建筑的范围了,中国素有“基建狂魔”的称号,现在中国已经建造出来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建筑,这其中就包括几年前建造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厦。

可是据说高达119层的上海中心大厦,刮风摆动幅度超过了一米,那么真的有这么可怕的吗?根据了解,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高度高达580米,总高度为632米,这个数据可以说真的是直入云天了,站在这座摩天大楼上,可以俯瞰整个上海。不过也因为这个楼太高的原因,导致其如果遇到了强风作用,就会左右摇摆,尤其是在高层,据说最大的晃动幅度可以达到1米。

既然晃动幅度这么大,那么会有什么效果呢?难不成里面的人感觉就是像荡秋千一样,听起来也是很可怕吧,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栋楼岂不是一座失败的作品?其实这栋楼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处肯定就已经想到了这些问题,因为超高层建筑本身就对强风的作用非常敏感,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话,那么强风势必会威胁到超高层建筑的安全。

正因为此,超高层建筑必须要在高层部位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当大风让大厦变得向一边晃的时候,大质量的阻尼器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减轻了大楼的摇晃幅度。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10米处,如果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时,风速可以高达15米/秒,如果高度达到了300-400米,风力将会更加强大,会达到30米/秒以上,这个时候摩天大楼就会产生晃动。

超高层建筑在抵抗风荷载的主要措施是三点:一、采用更强的结构;二、增加风阻尼器;三、采用有利于减少建筑物风阻的外形设计。风阻尼器是目前建筑界公认的“定楼神球”,这个作用有点像是定风神珠一样,安上之后大楼随风摆动的幅度就会很小了,也因此更安全。目前很多的高层建筑都采用了风阻尼器,比如在台北101大厦的88-92楼层挂置着一个重量达到了660吨的钢球,利用钢球的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摇晃;而广州电视塔(小蛮腰)的阻尼器居然是用水做的,在小蛮腰的109到110层,就是以消防水箱作为阻尼器的减振控制系统。

感谢提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厦既然建造出来了,肯定是相当安全的,毕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总造价148亿不是儿戏,而且这不也安全运行了两年多。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上海中心大厦的一些基本情况。

上海中信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该大厦于2008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3月12日竣工,历时约7.5年,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3.3954万平方米,总高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32米和580米,是中国第一高、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楼,仅次于828米的迪拜的哈利法塔,比第三名的麦加皇家钟塔(601米)高出了约10层楼。

我们都知道,物体的高度越高,其重心相对也较高,建筑物也不例外,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高塔,亦或是高层写字楼、住宅等都逃不出这个梗,不过为了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之前有充分的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一系列科学原理,既能很好的抵御极端恶劣天气,甚至还能达到一定的抗震要求。这就是为何去年最强台风“山竹”过境,许多粗壮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而位于广州的小蛮腰、广州东塔以及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却安然无恙。

其实如此之高的一些摩天大楼或者高塔之所以能够抵御强风的威胁,这与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的设计结构有关。无论是上海中心大厦还是小蛮腰等建筑,其外形往往都是呈现出弯曲且不规则造型,这种“造型”能够有效打乱迎风面与背风面风压不对等的现象,使两面的压力趋向平衡,从而有效减缓大楼摇晃幅度。

大厦(高塔)的内部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较大面积和较大质量的“底座”,能够有效降低重心点,二是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加装了较大质量的阻尼器,这是一种以提供运动阻力来达到耗减能量的装置。如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底座是一个由61000立方米混泥土浇筑而成的,而广州塔的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筑高达454米的核心筒,也就是说每个楼层的质量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的。

而在防摇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是在超高层部位(583.4米)安装了一个被称为“上海慧眼”的重一千吨超级阻尼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这就仿佛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钟摆系统,通过与大厦主体的共振来抵消大楼的晃动;而广州塔则是在塔身安装了两套分别装有不低于10万升水的巨型水槽,通过水槽内水的晃动来抵消塔身的晃动。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或者说“树大招风”。其实不仅仅是树高了会受到风的影响,建筑物高了也会受到风的影响。据说上海中心大厦高达632米,刮大风的时候摆动会超过1米,想想挺吓人的。那么里面的人安全吗?这个可以放心,里面的人肯定是安全的。

图示:后台风影响摇晃的楼房

记得去年台风山竹到来的时候,网友发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一栋高层楼房被台风吹的晃动起来,看上去很吓人。有关专家解释,高层建筑遇到大风晃动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在城市中高空的风力要比地面的强很多。因此当狂风吹过的时候,高层建筑物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这种现象称为“风震效应”。高层建筑周围的风会形成一种漩涡,风与建筑物摩擦而导致建筑物晃动。因此在建造高层建筑物的时候,一般的建筑物要求能够抗50年一遇的大风,更高的建筑物要求能够抗100年一遇的大风。

图示: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的外观设计是专门针对台风袭击的。上海中心大厦的外形像一个吉他拨片,随着高度的升高,每一层扭曲将近一度,这种设计能够延缓风流,将台风对大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另外大厦还有一个对抗大风的镇宅神器那就是位于125层的风阻尼器。上海中心大厦的风阻尼器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风阻尼器,阻尼器的质量重达1000吨。它可以在建筑物受到大风摇晃的时候,发生反向摆动,从而起到减振的作用。

图示:上海中心大厦的风阻尼器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在施工设计上各个方面的安全因素都考虑到了,里面的人是安全的,没有必要担心。

高层建筑在大风中摆动是个正常现象,上海中心大厦是我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高达632米,而且上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因此解决大风对超高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大厦安全就成了项目研发时的重点。

科学研究表明,超高层建筑的高层区域,风速比地面大5—6级。为保证上海中心大厦安全,施工方在125层和126层之间安装的调谐质量阻尼器,这是上海中心大厦的一根定海神针。风速较大时和地震时建筑会产生晃动,使人有眩晕的感觉。

为控制超高层建筑在风里作用下的晃动,都在建筑内装有调谐质量阻尼器。这个重达1000吨的质量块,由12根长25米的钢索吊住,是科研人员研究环球金融中心、台北101大厦等世界上多个超高层建筑的阻尼器技术后,自行研发的世界首创的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经过研究选用被动式方案,并大胆选用上海材料研究所研发的电涡流阻尼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将电磁原理引入高楼阻尼器。当大风作用于建筑物产生摆动时,建筑物内的阻尼器就会反方向运动,以控制建筑物的摆动幅度,确保建筑物安全。

此外在建筑物的我开心能够设计上也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减缓风力的影响。比如建筑物的外形是一个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每上升一层角度扭曲接近1度。整个建此外在建筑物的我开心能够设计上也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减缓风力的影响。

比如建筑物的外形是一个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每上升一层角度扭曲接近1度。整个建筑物的扭曲角度奖金120度,这可以有效减弱风力对建筑的影响,当风环绕建筑时会形成涡旋脱落效应,这种效应根据实验能将风力减少24%。

从设计施工都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在设计中使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依靠这项技术项目研发人员提前发现并解决了10万多个碰撞点,在这方面BIM比人工检查要强得多,比如设计大厦幕墙时,外国资深设计师在设计图纸上发现了10多个错误,但是BIM技术发现的错误有100多处。

这项技术还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组织楼内人员,安全的撤到避难层和地面,有力地保障了大厦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从外观上看,上海中心大厦是一个上细下宽的的锥形这使得这个建筑的重心更低,也就更加稳固。安装在建筑物两侧的减震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两个重达千吨的减震器能有效的减弱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这座耗资148亿,高达632米的世界第二高建筑物,有了阻尼器、扭曲外形、锥形身躯和减震器的共同作用,即使大风影响下,摆动接近1米,这座建筑也是安全的。

答案:安全

高楼晃动问题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迄今为止也没发生过哪栋高楼被风吹跨的情况。

楼层越高,风速会越快,因为风在水平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高层障碍物较少,所以摩擦力较小,风速快;风在低矮位置遇到的建筑物较多,摩擦力较大,风速较慢。一般来说,500米左右的高度风速会超过40米每秒。

上海中心大厦高度达到了632米,是一个扭转的造型,这并非在造型上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让正面冲击大厦的风可以从两侧通过,减小风的冲击力,瓦解风振效应在高楼周围产生的摩擦漩涡。

超过400米的建筑都需要在高层安装抗风阻尼器,而上海中心大厦内的阻尼器是上海慧眼,这个号称全球最贵最重的电磁阻尼器重达1000吨。它的作用原理很简单,就是当风力冲击高楼时,阻尼器连接的传感器探知到楼外的风速、偏移距离、摆动方向等数据后,电磁驱动装置会控制质量块摆动,以相同的频率往反方向运动,并与主体结构共振,削弱大楼晃动。

阻尼器能削弱40%的风力冲击对高楼产生的加速度,正是有了风阻尼器,高楼才能越建越高。

828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在设计时,顶端最大摆动范围为约为3米。上海中心大厦顶端摆动距离1米,对于600多米的高度来说已经足够优秀,人在大厦上根本感觉不到摇晃,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并且,对于超过100米的高楼,建造之前都需要做风洞实验,就是将高楼按一定比例缩小,通过风洞的气流从各个角度冲击高楼,观察它顶端最大摆动幅度和整体的抗性,先模拟后建造。高层建筑的晃动是对风力冲击的缓解,不晃动才最致命,说明主体结构承受了更多的冲击,这才危险。

摩天大楼的摆动很正常,因为从力学的角度上来说,超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很软的物体,而软就意味着容易形成共振,举个例子好了,日本2011年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地震产生的长波传到大阪的时候,和摩天大楼的自振频率相同,结果那些摩天大楼左摇右摆,里面的人都吓的半死。

所以大楼在进行设计的,就必须考虑到自振的问题,那么解决的方案就是风阻尼器,风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地震或者台风来临的时候,摩天大楼会不由自主的晃动起来,而风阻尼器则因为惯性作用而停留在原地,这样它就可以拉住摩天大楼,让它的晃动减弱。

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台北101大厦,台北101大厦的顶部有一个重600多吨的大钢球,当2015年“苏迪罗”台风降临的时候,其内部的风阻尼器摆动程度,达到了创记录的1米,正是因为有这个大家伙存在,台北101大厦一点事都没有,那么同样的例子还有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的上部,有一个1000吨风阻尼器上海慧眼,这个质量巨大的上海慧眼,可以保证上海中心大厦不出问题。

最后风阻尼器的质量都很大,那么为了牢牢的固定住它们,其钢丝的强度是普通钢丝的数十倍以上,所以不管是风阻尼器,摩天大楼,还是摩天大楼内部的人,他们都很安全....

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都林立了许多的高楼大厦,这些高楼大厦可谓是各有各的特色,更有甚者,奇形怪状,让人惊叹!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海中心大厦。这座大厦

上海最高的楼叫什么?

环球金融中心位于浦东陆家嘴。建成后的环球金融中心高达492米,比金茂大厦高72米。其472米处的观光天阁将是世界最高的观光厅。按照施工计划,工程将工程将于2007年封顶,于2008年竣工。早在1997年10月,环球金融中心的桩基工程就已经开始,此后经历过一番波折。直到2005年11月,该大楼才又正式对外宣布全面开工。金融中心之前已经推出了全新的规划方案。整个大厦主体为7到77层近3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其他空间分别包括4层的商业设施、多功能会议厅,酒店,以及观光设施。其中在高度472米处建造的55米长的观光天阁将超过加拿大CN电视塔(447米),成为世界最高观光厅。值得一提的是,最初规划中的大厦顶部的圆形风洞被调整为倒梯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村明郎表示,这一修改使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降低、工期缩短、外观更加简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楼顶高度”和“人可到达高度”两项指标上都将创下世界第一,以上海的都市全景为背景的观光天阁和观光大厅将成为世界新的观光景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中心,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毗邻金茂大厦。该工程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比金茂大厦还要高72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工程的总承包商为中建总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这两家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两家企业都有过许多建造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历史,曾经的国内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以及东方明珠电视塔都出自上海建工集团之手。中建总公司总经理、总承包联合体管委会主席孙文杰表示“对建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充满信心”。据悉,工程联合体去年11月进驻施工现场。这一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除了本身施工难度大,工期和成本压力巨大外,多达100多家国内外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参与也为工程管理带来挑战。大厦分布94层~101层观光层79层~93层超五星级宾馆7层~77层写字楼3层~5层会议室地下2层~3层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两个第一:楼顶高度、人可到达高度建筑高度:492米观光厅:472米该工程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比目前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还要高72米。顶部94层至100层之间有一个倒梯形的通风口。据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介绍,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将超过世界最高观光厅、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的用钢量总计达6.2万吨,是目前国内民用单体建筑中用钢量最大的工程。

台北101大厦阻尼球的工作原理,是怎么回事儿啊?

那个叫做风阻尼器

原理

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摩天大楼会产生晃动。

简单的说就是一般的摩天大楼都会在有风的情况下摇晃,这个装置就是减轻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

减小风力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有许多途径,如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状,对风产生干扰作用。最新的技术进展是在超高层建筑设置一种名为“风阻尼器”的装置,能有效地减小强风力对超高层建筑产生的摇晃。风阻尼器的本质就是一套阻尼系统或称消能减振装置。

2008年8月建成的我国大陆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就是安装了两台用来抑制建筑物由于强风引起摇晃的风阻尼器。专家称,超高层建筑遭遇6级以上强风时,建筑内的人会有轻微摇晃感。考虑到上海时常遭遇台风袭击,因此特别安装了这样的风阻尼器。

风阻尼器的主要部分是由钢索悬吊的两个各重约150吨的配重物体,悬挂在90层(395米处)。当强风来袭时,该装置使用传感器来探测风力大小和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并通过计算机经由弹簧、液压装置来控制配重物体向反方向运动,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其运作原理就像身处摇晃小船上的人,将身体朝小船晃动的反方向移动,来取得平衡。如果强风从北面刮来,配重物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北面,使风阻尼器会产生一种与风向相反的力量,从而化解建筑物的摇晃程度,抵消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使用了这一装置之后,能把强风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降低40%左右,这样一来,即使遭受强风袭击,建筑内的人也基本感觉不到建筑物的摇晃。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超高层建筑结构之设计除了以安全为首要考量,还必须考虑居住上的舒适性。一般超高层大楼的设计主要都是受到风力的控制, 因此设计风力的条件影响结构设计的结果甚大。由于本案为超高层大楼,除依循国内风力设计规范外,还委托加拿大 Rowan Williams Davies Irwin Inc. (RWDI)风洞试验室研究大楼之风力设计载重,其设计风力之推导源于风洞试验,系以1:500比例制作工址半径600m内的风场环境模型,以10度角为单位置入风洞中模拟实际建筑物受风的情形。其中各个角度的风速高度分布特性则是由1:3000地形模型中进行边界层风洞试验(Boundary layer wind tunnel test)后而得到大气边界层风速分布,而结构体模型则是采用高频率力平衡模式(High-frequency force-balance),结构基本风压则是由应变计所量测到的弯矩扭力和剪力的分布曲线统计回归而得,并配合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构体的加速度反应后,一并提供设计单位作为设计风力之依据。

扩展资料

台 *** 北101大厦(2003年10月竣工)设置有世界最大的风阻尼器,其外观为金色球体,直径达5.5米,重680公吨(等于680 000千克)。此风阻尼器不仅为全球最大,也是全球唯一外露式的,可供游客参观。

中新网2015年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风“苏迪罗”带来强风暴雨,不仅使台北101大厦以及观景台罕见暂停营业一天,台北101大楼内的防震阻尼器今早摆动幅度达100公分之大,摆动幅度创史上最大。

台北101大厦表示,台风苏迪罗强风威力之大,使得阻尼器Damper于今天6点59分,达到100公分,创下史上最大摆动幅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阻尼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顶钟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摆幅有多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