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于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规划》着重强调了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提出了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等六方面内容。
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
在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方面,《规划》提出了数字货币6大标准建设,包括信息安全、应用标准、技术安全、数据规范及终端受理等,例如《规划》明确指出,将综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发行系统与存储系统、登记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块、终端应用等, 探索 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
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试点稳步推进,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等地均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试点也正稳妥推进,目前已顺利落地35.5万个冬奥场景,实现冬奥会安保红线外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 旅游 观光、医疗卫生、通信服务、票务 娱乐 七大类场景。
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
在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标准研制和有效应用,引领金融 科技 规范 健康 发展。深入实施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评价标准,为自律组织实时发布发展指数提供支撑。推动金融领域 科技 伦理治理标准体系建设。
此外,《规划》还在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方面中提出加快实施函证数据标准,促进函证数字化稳步发展。“函证是金融业务涉及到的主要票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占用了大量人力成本,尤其是银行业,大量业务需要基于函证或不断产生新的函证,这项标准的建立将有力促进函证电子化、自动化处理产品或方案的标准化,加快扩大在全行业的应用,促进建立行业内函证数据交换平台,有利于银行降本提效。”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认为。
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
在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方面,《规划》指出要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
同时,将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 探索 制定金融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配套标准。制定金融数据质量、脱敏、分级分类等标准。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制定银行业客户交互行为数据采集等业务数据标准。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完善数据要素标准主要是为了打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推动银行向开放银行发展,打破数据垄断,促进数据流通,将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纳入到规范当中,在数据要素流通的各个环节制定细化标准,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数据要素标准化,让数据更加便于交易,促进数据要素向需求方流动。
(编辑 李波 才山丹)
日前,央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其中,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成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为数字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受此影响,2月9日,数字货币、云计算概念等板块集体拉升。
《规划》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强化金融网络安全标准防护,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标准建设,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
业内的共识在于,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难以匹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这就要求金融业加快运用现代 科技 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投融资更匹配新型经济结构、更满足多元经贸需求,这也对金融 科技 的标准设置提出了更多要求。
由此,在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方面,《规划》明确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标准研制和有效应用,引领金融 科技 规范 健康 发展;深入实施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评价标准,为自律组织实时发布发展指数提供支撑;推动金融领域 科技 伦理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函证数据标准,促进函证数字化稳步发展。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 科技 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 科技 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实际上,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一直是监管的原则。此前监管层面多次强调要加快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 科技 创新监管工具,平衡好安全与创新的关系,为金融 科技 创新划定刚性法规底线,设置柔性管理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
除了应用层面,《规划》对相关的数据标准也做出了规定,称要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
同时,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 探索 制定金融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配套标准;制定金融数据质量、脱敏、分级分类等标准;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制定银行业客户交互行为数据采集等业务数据标准。
据了解,在此前,在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金融行业监测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数据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已经启动了“金融数据安全”系列标准研制。其中《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已经实施。
有分析称,上述标准将有助于金融机构统筹规划并建立完善的金融数据安全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为金融行业数据相关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规划》还称,将健全金融云平台标准体系,制定金融业上云指引,赋能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绿色发展。研究构建金融业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物联网软硬件、系统中间件、数据管理在人民币印制生产等环节中的应用标准。
另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方面,《规划》明确,将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流通过程中的可存储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业务和应用标准,确立发行、流通和回笼各环节的标准化流程等。
十四五规划为金融机构资源倾向方向提供指引。
考虑到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定位,十四五规划引导的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即为需要金融机构资源支持的方向,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金融机构资源将向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消费升级、城镇建设、民生金融、绿色金融等方向倾斜: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科创与数字经济为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1)我们预计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前沿领域,金融机构将积极提供投融资服务;2)国家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存在基建类信贷资金需求;3)国家鼓励银行进行产品创新,以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等;4)科创板仍将是“硬科技”类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5)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6)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引导生产要素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展航运贸易金融,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优化创投风投生态,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增强区域金融辐射能力,加快胶东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优化开放布局,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富时A5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1、a50成分股主要有: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为真正入股的a股上市公司和华为深度合作...
长沙邮箱是多少?1、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
最新豆油期货行情1、截至11月26日,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
这是当然的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着最高的时候达到1920美元/盎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