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暴涨(中芯国际A股资本火爆点燃汽车芯片战,中国车企忧大于喜)

2022-10-28 21:50:16 基金 ketldu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芯国际暴涨,以及如何看待华为涨价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中芯国际暴涨



内容导航:

Q1:中芯国际暴涨、中芯国际上涨对第一大股东有利吗

肯定是有利的,中芯国际上涨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的市值就会上升,也会让大股东的股东权益上市。

Q2:中芯国际上市时间、

7 月16日。

中芯国际回 A 之路创下多项科创板记录。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 19 天,堪称 " 闪电过会 ",从提交上市申请到正式上市仅用 45 天;7 月 16 日,中芯国际上市首日,开盘价 95 元 / 股,较发行价上涨 245.96%,市值高达 6780 亿元,这是 A 股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 IPO ;本次共募集资金总额最多达 532 亿元,是妥妥的 " 募资王 "。

中芯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是内地第一家提供 14 纳米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 4 家晶圆代工企业有技术能力提供 14 纳米技术节点。技术型 CEO 梁孟松带领团队仅用了 298 天就实现了 14 纳米量产,这项技术突破改变了以往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并将差距缩小到了 2-3 代。

据悉,中芯国际目前有研发人员 2530 人,硕士及博士人员占比为 20.52%。2019 年投入 研发费用为 47.44 亿元,约为台积电 1/5;招股书显示,2019 年中芯国际营收 31.16 美元, 约为台积电 1/10;净利润 2.35 亿美元,约为台积电 1/50;毛利率为 20.83%,约为台积电 1/2。

中芯国际的 IPO《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公司 2019 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 36.7 万元。同年,中芯国际员工薪酬的中位数是 38.3 万元。

Q3:为什么中芯国际按总股本算A股只有1685亿但有10多亿的流通股、

流通股没有超过总股本,正常。

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股改,把绝大多数的股本都转移到市场上,变成流通股。这对企业,对市场都有好处的。要结合个股实际情况才能有定论。

流通小的股票,一般庄家会更容易控股,波动会比较大。流通大的股票,自然庄家不容易控股,波动也就小了。毕竟,股票本身也是要资金来冲击的。不过,关键还是得看个股的提材以级板块。

股票总数除非增发和配股,否则是固定不变的,买的人太多结果就是价格大幅上涨,涨多了就有人愿意卖,这个时候如果买卖均衡就不涨,卖的多于买的就会下跌。

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的关系:

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全部流通是我国近年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保证我国股市正常发展的重大举措,全流通解决了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分散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公司大小股东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流通股

Q4:为什么中芯国际按总股本算A股只有1685亿但有10多亿的流通股、


流通股没有超过总股本,正常。

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股改,把绝大多数的股本都转移到市场上,变成流通股。这对企业,对市场都有好处的。要结合个股实际情况才能有定论。

流通小的股票,一般庄家会更容易控股,波动会比较大。流通大的股票,自然庄家不容易控股,波动也就小了。毕竟,股票本身也是要资金来冲击的。不过,关键还是得看个股的提材以级板块。

股票总数除非增发和配股,否则是固定不变的,买的人太多结果就是价格大幅上涨,涨多了就有人愿意卖,这个时候如果买卖均衡就不涨,卖的多于买的就会下跌。

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的关系:

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全部流通是我国近年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保证我国股市正常发展的重大举措,全流通解决了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分散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公司大小股东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Q5:中芯国际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股票怎么反而跌了、

1.基本面信息或者利好和股价不是绝对关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都是公司公告以后或者看新闻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板,大股东甚至行业对手,去调研过的机构都会比你先知道情况吧。那么是好他们就会先卖股票,股价就会先涨,是坏就会先卖出,股票就会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出利好的时候就会借消息出货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润上升106%的赣锋锂业,当天跳空下跌4%,到现在位置跌了20%多了,而市盈率这些更滞后的东西,更加不可作为投资的判断依据。
2.股票的涨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决定他的根本质量,而不是直接决定因素。
3.直接决定因素,第一是筹码面,意思就是持有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还是散户,如果是主力,易涨难跌,如果是散户,易跌难涨。然后,如果是主力的话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力。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这类型的主力,股票确定上涨趋势后,就会沿着固定的均线上涨,正乖离过大就会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线。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资,私募之类,股性就会较为活跃,来回波动大,需要 显著的消息,半导体巨头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01.97%,成交额480亿,总市值超过5900亿。一时间,芯片话题再度成为热词。事实上,对于汽车产业,半导体、芯片、车规级芯片同样是一场技术战。

比亚迪、北汽、上汽、吉利在芯片领域同样做了布局,只是与国际芯片供应商相比,实力悬殊,芯片行业的高技术壁垒还需要我们多年的积累和奋斗。

01半导体正在颠覆百年汽车产业

半导体碰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一场新的革命发生。

也可以说,半导体正在推动百年传统汽车产业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不说百年前,就说在李书福造车的年代,他之所以敢于说出“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原因是那时候汽车电气化程度和整车智能化程度很低,汽车是以硬件为主导,半导体(芯片、传感器等等)占不到整车成本的1%。

新能源和电动化改变了这一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气化使得功率器件使用量大幅增加,智能驾驶又涉及人机交互、大数据、云计算、图像视觉处理、智能决策等,核心是 AI 算法和芯片。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的“双驱力”下,半导体正在颠覆传统汽车产业。

总体而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价值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两倍之多。

根据普华永道数据,到 2030 年,一辆电动车和 L5 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中,电子元器件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 50%,汽车半导体每年正以两位数增长。目前一辆汽车中,半导体部件的总价值平均在400美元左右。而未来10-15年,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这一数据将上升到1200美金。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体现的是盈利想象空间。否则也不会有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蔚来市值是广汽集团两倍、比亚迪市值超越上汽集团、特斯拉市值将丰田远远甩在身后。

 毕马威(KPMG/)的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半导体约为400亿美元,2040年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7%。另有专家预计,预计2025年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比例有望达到15%。

02芯片供货被国际供应商垄断

汽车半导体器件主要包含MCU(车用微控制器)、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等,一般来说,单车的MCU芯片需求量在50颗左右,约占整车半导体器件成本的三成。自动驾驶汽车所用的半导体器件包含ADAS、COMS图像传感器、AI主控、MEMS、光探测和测距(LiDAR)、信息娱乐系统等。

一辆特斯拉的标配共有8个摄像头、1个77G的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最近上市主打智能的小鹏汽车P7,搭载14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小鹏XPILOT 3.0搭载英伟达Xavier计算平台,该计算平台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这背后,汽车芯片功不可没。所谓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定义汽车正在于此。这也重塑了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和整个汽车供应链。

在这一领域,传统汽车供应商如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等牢牢把控的市场已经大有松动。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定位、融合、规划等核心算法模块对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出现了新型供应商,如三星、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赛灵思、海思等顶级芯片企业涉足汽车芯片这一高增长领域。

同时,汽车电子化、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临,谷歌、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芯片、算法等自动驾驶领域,投入重金和人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车企也以合作、入股等手段积极参与。

03中国车企在行动

以往,国内主机厂(OEM)严重依赖国际一线的一级供应商(Tier1),然而,美国断供,让华为一次次站在聚光灯下,为了在关键零部件不被卡脖子,合作、自主研发成为当下车企的新选择。

零跑汽车与大华股份联手研发的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北汽产投与芯片IP供应商Imagination成立合资公司「核芯达」,芯驰科技重磅发布了其9系列汽车芯片。

此外,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规划建设车规级芯片及通讯模组的研发、测试及生产基地;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IGBT企业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并先后宣布与Mobileye、华为、英伟达、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开启合作,并投资AI芯片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汽车芯片领域可谓是一个重量级选手,其发布 的5G 基带芯片Balong 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未来可用于汽车端的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

在半导体领域,比亚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手,在今年拆分旗下半导体业务,成立独立的“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将IGBT业务量扩大,让IGBT的外供比例争取超过50%。从技术角度讲,比亚迪目前发展到了IGBT 4.0(相当于国际第五代),国际上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与巨头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今年4月,总投资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

对于国际车企,宝马、奥迪、特斯拉、英伟达早就打响了汽车芯片研发战,以后另文介绍。

总结

汽车芯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加剧了竞争,也给新型公司带来了机会,国产替代更是刻不容缓。一场车企、Tier 1、芯片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加入的芯片战已经打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Q7:如何看待华为涨价原因、如何看待华为涨价

华为手机涨价,是华为的经销商,或者某些“嗅觉”灵敏的人,利用供求关系带来的价格变动。起因在于华为芯片断供,从9月15日起,台积电不能再为华为海思生产麒麟芯片,而华为最新将发布的MATE40手机可能都不能全部使用华为最新的芯片,因为台积电并没有生产出那么多来,海外机应该会搭配高通的最新芯片。华为手机是无数零部件的结合体,如果没有了芯片,自然就生产不出新的华为手机了,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规律,如果没有芯片做不出手机,意味着现有的手机卖一部就少一部,华为手机就存在了“稀缺性”。因此,那些有资金实力的人,就用自己的钱囤积华为的手机,然后提价,而消费者普遍又有“绝版情结”,有些人会为提价买单 ,故而让这些中间商赚到了钱,继续再囤价,结果定价权就掌控在了他们的手里,价格自然就上涨了。当然,华为手机在这个时候本身就面临很大的困难,中间商又通过缺芯来炒高价格,这其实是非常让人反感的事情,但这本身也是市场的规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来选择就行,盲目跟风没有意义,如果消费者也想高价买进又高价卖出,恐怕只会得不偿失,毕竟虽然手机稀缺了,但是手机属于消费品,并没有保值和增值的属性。如果未来不能解决芯片问题,不是手机涨价的问题,而是可能不会再看到新的华为手机的问题。目前华为还可以通过外购高通和联发科持芯片生产手机,可能竞争力不如原来使用自己的麒麟芯片,但总归还能做出手机来,还能继续卖。但是如果美国继续升级禁令,切换华为外购手机的路,那么华为就真的无芯可用了,那么华为手机就做不出来了。而从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营收2558亿元,在华为总营收中占比高达56%,而消费者业务中华为手机又是重中之重。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是在5月份对华为海思发布的禁令,从9月15日起生效,这其中有4个月的时间,台积电为华为赶工继续生产麒麟芯片,但9月15日之后就不能生产了,包括中芯国际也因为使用美国的设备而不能继续为华为代工14NM的芯片,这意味着华为的高端手机和中端手机都失去了麒麟的支持,现在仅有外购芯片续命。一旦最坏的情况发生,华为可能将会彻底放弃手机业务,转而通过自己最擅长的5G业务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向汽车电子、软件服务等领域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来渡过难关,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就不是华为手机涨价,而是没有华为手机可买了。

关于中芯国际暴涨,中芯国际下游上市公司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中芯国际暴涨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