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选股创N日新高公式:实战解密与应用

2025-09-29 14:49:44 证券 ketldu

在自媒体圈里,选股公式像午后的一杯奶茶,甜而不腻,喝多了也不腻。今天给你拆解的是在大智慧等炒股软件里,如何用“创N日新高”来筛选潜力股的实战 *** 。核心信念是:股价在N日内创出新高,往往意味着买盘爆发、资金开始转向,成交量往往随之放大。它不是唯一标准,但在趋势初期往往给出一个行动信号,像夜晚的路灯,照亮你下一步该买还是该观望。

第一步,确定N值。常用的有5日、10日、20日,甚至30日作为“大趋势”参考。把最近N日的收盘价排成序列,计算过去N日内的最高收盘价,记作HighN。若今日收盘价高于过去N日的最高收盘价,就触发创N日新高的条件。注意,和“突破日高”不同,创N日新高更强调在N日窗口内的相对领先性。没有经得住摔打的单日高点,往往只是一时冲高,真正的动能来自持续性。

第二步,配合成交量的放大条件。单纯的价格新高容易假突破,最好让成交量做背书。设定一个简单的量能筛选,例如今日量比大于1.5,或者今日成交量大于过去20日均量的1.2倍。量能的回升往往意味着多头买盘的扩张,配合价格新高,才更具持续性。若没有放量,即使涨幅再高,也要保持谨慎。你可以把量比、换手率、以及换手区间的变化一并纳入考核,像给银行存折做多项核对,确保不是“华而不实”的一时花火。

第三步,加入趋势与强度的技术面过滤。常用的组合包括:价格新高与K线形态的锚定、相对强弱指数RSI、MACD的金叉信号。若RSI在70以上且价格在新高附近仍有上行空间,往往意味着趋势仍有延续性;若MACD形成金叉且柱状图呈现放大态势,说明买方力量正在累积。把这些指标放在一起看,能更稳妥地筛出真正有“动能”的标的,而不是仅仅被短暂的买盘点亮灯火的股票。

第四步,结合均线系统做回溯性筛选。一个实用的组合是以5日、10日、20日均线的关系来判断趋势方向。若价格在形成新高的同时仍处于“短期均线上穿中长期均线”的状态,往往意味着多头趋势在加速。反之,如果新高伴随均线拐头下行,那就要警惕,可能只是短线波动,缺乏持续性。你可以将这些均线条件写成“筛选公式”的文字描述,用来日常筛股时快速勾选候选池。

第五步,设定风险控制与退出策略。没有哪种公式是万无一失的,买入后要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止损点和止盈点。一个常用的思路是将止损设在最近低点的下方一定比例(例如2%-3%),或者用N日新高的保本线作为动态止损参考。止盈也要有边界,例如以前高点作为目标,或者以梯级止盈的方式逐步落袋。回测是关键步骤,最好把创N日新高的信号与前期回撤、亏损率、胜率等数据放在同一张表里逐条对比,看看哪种N值、哪种组合在不同市场阶段的表现更稳健。

第六步,实战中的常见场景和应对。场景一:行情处于震荡放量阶段,个股通过创N日新高不断吸引买盘,但随后回落。此时要重点关注成交量的持续性,以及是否存在背离信号。场景二:大盘处于强势阶段,创N日新高的个股往往能接棒上攻,但也容易被短线热度带偏。此时要关注行业板块的轮动是否合拍,避免追高同一时间点的多只股票造成分散风险。场景三:利好事件驱动后股价快速拉升,需警惕“消息已透支”的情形,结合量能和后续走势来判断是否具备持续性买入价值。

第七步,实操中的资料整合与模型化思维。你可以把创N日新高的条件拆成几个核心变量:N、HighN、量比、RSI、MACD、均线状态,以及最近的价格波动幅度。通过把这些变量组合成简单的逻辑规则,比如“若HighN被突破且量比>1.5且RSI在60-75区间且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之上,则列为强势候选”,就能快速生成一个可执行的候选池。记住,公式的强大之处在于可重复、可回测,而回测的过程正是你发现自己偏好与盲点的过程。

大智慧选股创N日新高公式

第八步,风格化的自媒体思维融入。用读者能记住的口吻描述你的筛股逻辑,会让内容更具传播力。比如把“创N日新高”讲成“股价热度开罐,买盘像汤勺一样搅动市场”,再配上简短的图示或动画解说,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理解你的筛选要点。网络梗的适度穿插,如“上车就像点外卖,得看评价和送达时间”,能让文章更贴近读者的日常体验,但别过度油腻,核心信息仍要清晰可查。

第九步,避免陷入的坑和误区。先天性问题包括高位放量后的冲高回落、对市场大环境的误判、以及过度依赖单一指标。记住,最稳妥的做法是把创N日新高与趋势确认、成交量、资金流向等多维度结合,而不是单点突破就急着买入。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越新越好”,有时海量的新高点反而预示着市场过热,需结合退出策略做对冲。实践中的一条金科玉律是:好股不是随机的幸运,而是经过筛选、验证、和风控后的结果。

第十步,怎样把这套 *** 落地成日常操作。你可以设立一个固定的日筛流程:先用N=10筛选出最近创出新高的股票,再用量比和RSI筛掉明显失灵的标的,接着用MACD和均线筛选出趋势确认的对象,最后结合行业轮动和市场情绪做最后的优先排序。把筛选条件写成简短的清单,放在手机便签或工作表中,早上开盘前快速扫一遍,节省决策时间。记住,数据只是工具,操作的节奏才是王道。若你愿意,把你的筛选逻辑也写成第一人称的“我偏好”的版本,便于后续自我复盘和迭代。

最后,脑洞时间来了。你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的股票,它在N日内多次刷新新高,配合放量,其他指标也在配合,仿佛一切都在对你℡☎联系:笑。但是市场如同一场综艺,变化莫测。你会不会就此上车,还是先掀开它的“公主裙”看清楚底裤到底有多厚?答案不在别处,出现在你对创N日新高公式的信号强度、风险控制,以及对市场情绪的感知里。你已经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