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上海:那年头炒股,可不是闹着玩的!

2025-11-02 13:30:17 股票 ketldu

哈喽,各位老铁、各位股海沉浮的弄潮儿们!今天咱们不聊什么T+0,也不说啥AI概念股,咱们穿越回1904年的魔都上海,看看那个传说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个啥样?是不是也像现在一样,门口停满了大奔和五菱宏光S,里面一群人盯着大屏幕,K线图红红绿绿闪瞎眼?嘿,别急着YY,真相可能让你大跌眼镜,甚至有点“破防”!

说起1904年的上海,那可真是个“顶流”城市。十里洋场,霓虹初上(虽然还没那么亮),各种新鲜玩意儿层出不穷。洋行林立,租界繁华,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在这么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你说没点资本游戏,那简直是暴殄天物,浪费人才!所以,炒股这事儿,当然是“安排上了”!

但是!敲黑板!1904年,你如果真想找一个叫“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挂牌机构,那估计得白跑一趟。因为,它!根!本!还!没!有!没错,就跟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对象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懂的都懂。

19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1904年没正式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那些想“财富自由”的股民们都在哪儿交易股票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其实,在190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魔都的股票交易早已经如火如荼,只不过它的“组织形式”没那么高大上,更像是一个“高端俱乐部”——它的名字叫“上海股票经纪人公会” (Shanghai Share Brokers' Association)。

这公会可不是1904年才冒出来的“愣头青”,人家早在1891年就悄 *** 地成立了。谁牵的头?那必须是老外啊!毕竟,资本主义那套“花活儿”,人家玩得早。这些洋行的老板、洋商大亨们,平日里喝着咖啡,抽着雪茄,聊着生意,顺便就把股票给买了卖了。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最早期的“高端私人会所交易”吗?那会儿的“打工人”,估计连会所的门儿朝哪开都不知道。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没有手机APP,没有高大上的交易大厅,更没有那啥“东方财富”客户端。一个身穿燕尾服的洋商,可能在某个洋行的大班(经理)办公室里,或者在汇丰银行的贵宾室里,甚至在某个高级俱乐部里,与另一个同样派头的洋人击掌为盟:“这批开平矿务局的股票,我全要了!”或者“汇丰银行的股息分红,你可得给我算清楚咯!”那可真是“口头交易,击掌为誓”的年代,信誉比什么都重要,毕竟“跑路”成本太高,丢不起那个人。

他们交易的都是些啥股票呢?可不是现在那些啥新能源、芯片概念股。那时候,主要还是洋行、码头、航运、地产、公用事业(比如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的股票。你想啊,城市要发展,这些基础设施是刚需啊!比如开平矿务局的股票,那是真金白银挖煤的,妥妥的“资源股”;还有些洋行自己的股票,那也是“香饽饽”。甚至一些华商背景的公司,比如轮船招商局的股票,虽然是咱们自己人办的,但交易也得通过洋行的渠道,有点“曲线救国”的意思。

1904年,对于这个“上海股票经纪人公会”来说,也算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为就在第二年,也就是1905年,它就正式更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了!是不是有点像你家公司,从“某某工作室”升级成了“某某有限公司”?档次瞬间就上去了!所以说,1904年,就像是它正式“出道”前的“预热期”,各种暗流涌动,为后面的大戏埋下了伏笔。

那会儿的上海市场,可以用“野蛮生长”四个字来形容。甲午战争、庚子赔款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简直就是当时的“经济特区”初代版本。各路神仙涌入,资金如潮水般涌动,每个人都想在这片土地上“搞点事情”。有钱人多,想一夜暴富的人更多。股市(或者说股票交易)自然成了热门赛道,各种“妖股”也开始冒头,你说是不是跟现在有点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韭菜们的心情也总是惊人的相似,家人们,谁懂啊!

在这种环境下,投机氛围那叫一个浓厚。那时候的“股民”,普遍的心态就是“富贵险中求”,有点像现在的“冲冲冲”!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冲进去捞一笔。什么风险教育?什么价值投资?不存在的!那个年代,能听到点“小道消息”,或者跟某个洋行老板吃顿饭,就觉得掌握了“财富密码”,这跟现在某些“大佬饭局”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商呢?他们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最初的“俱乐部”是老外主导,但咱们中国人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看到老外玩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谁不眼红?所以,很多华商也开始通过洋行经纪人或者私下渠道,参与到股票交易中。他们慢慢积累经验,也为日后华商自己成立的交易所(比如1920年代的上海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埋下了伏笔。这就像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先学着点,以后自己干!

至于监管?那简直是“不存在的”!那时候哪有什么“证监会”?完全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信息不透明是常态,操纵市场是家常便饭。大户们合伙“坐庄”,拉高出货,一个不小心,财富自由可能就变成财富“负”自由,让你瞬间“破产姐妹”。没有T+0,没有熔断,没有程序化交易,甚至连K线图都没有,全靠“小道消息”和“大佬饭局”,听起来是不是有点 *** ,又有点儿玄学?

所以,1904年的上海证券市场,就像一个刚刚萌芽的“巨婴”,充满活力,也带着点懵懂的野性。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一个资本大戏即将拉开帷幕,但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它既是机遇的沃土,也是投机的温床。那时候的“股评家”,可能就是报纸上的几句话,或者某个洋行老板的只言片语,不像现在,人人都是“分析师”,人人都是“策略大师”。

想象一下你穿越到1904年的上海,穿着长衫或洋装,手里拿着几张股票凭证,心里那个忐忑啊,比等女朋友信息还 *** ,比看开奖号码还紧张。在那个时代,每一次交易,每一次股价波动,都可能意味着你家的房子、店铺,甚至你下半生的命运。这种“沉浸式体验”,可比现在玩儿游戏 *** 多了,毕竟,这可是真金白银,而且还没有“回档重来”的机会!你以为这是结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