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车产量(中通客车产能)

2022-12-19 5:41:22 基金 ketldu

国轩高科“闯三关”

应收项目大增、行业竞争加剧、后备资金不宽裕正成为国轩高科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三道难关。

国轩高科(002074.SZ)主营动力锂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于2015年4月通过借壳东源电器完成上市。

受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推动,2012年起,国轩高科业绩增势迅猛。2012-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1.27%,净利润年均增长68.43%。

2018年,国轩高科遭遇业绩下滑,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1.27亿元,同比增长5.97%;实现净利润5.8亿元,同比减少30.75%。其中,2018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降至-7866万元,出现亏损。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告中,国轩高科表示,由于公司2016年四季度销售的部分商用车动力电池货款至2018年年年末尚未收回,导致年末2-3年的应收账款较三季度末增加4.78亿元,相应计提坏账准备增加1.43亿元,公司因新增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业绩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国轩高科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持续增加,公司应收项目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且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受此影响,2017年和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降至-9968万元和-15.59亿元。

同时,由于受行业产能扩张因素影响,近年来,国轩高科毛利率持续下降,存货占比攀升。

进入2019年,锂电池行业新一轮产能竞赛蓄势待发。面对纷纷抛出百亿级投资计划的竞争对手,如何回笼资金提高周转或许正成为决定国轩高科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应收账款大增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合计金额约为63.31亿元,同比增长43.98%,公司应收项目(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约占同期资产总额的30.75%。

从收入占比来看,2018年,国轩高科应收项目增幅明显。根据年报数据,2016年和2017年,国轩高科应收项目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约为57.08%和90.89%,2018年约为123.49%,较上年增加32.6个百分点。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告中,国轩高科表示,2016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调整延长了对新能源整车厂商的补贴发放周期,受整车厂商付款延迟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2018年,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和鹏辉能源(300438.SZ)三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10.03%、41.33%和33.1%,与同行业对比,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与行业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就应收项目的增速而言,国轩高科与同行业公司基本相近,但从应收项目占比来看,国轩高科与同行业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2016-2018年,宁德时代的应收项目账面价值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约为53%、61.89%和53.92%,亿纬锂能应收项目占比分别为39.71%、51.07%和48.14%,鹏辉能源分别约为55.41%、64.42%和61.95%。

对比之下,2017-2018年,国轩高科的应收项目占比出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2018年,同行业公司应收项目占比实际上是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2018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08%、45.9%和22.41%,与公司同期应收项目的整体增速基本匹配。

2018年,国轩高科的营业收入增速为5.97%,但应收项目的增幅为43.98%,远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速。

从赊销占比的角度来看,国轩高科对于客户的信用政策是相对宽松的。

在历年年报以及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公告中,国轩高科都没有披露应收账款欠款人的相关信息,公司近期唯一可查的应收客户信息来自配股说明书。

2017年11月发布的配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6月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分别为南京金龙、安凯客车(000868.SZ)、合肥正瑞储能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正瑞储能”)、江淮 汽车 (600418.SH)以及北汽新能源,期末余额分别约为4.72亿元、3.33亿元和2.6亿元、1.82亿元和1.81亿元。

2017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江淮 汽车 、中通客车(000957.SZ)、北汽新能源、正瑞储能以及Energport.Inc,国轩高科对上述五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46亿元、3.18亿元、2.39亿元、2.22亿元和1.25亿元。

抛开账龄不说,2017年上半年末,国轩高科对第一大客户江淮 汽车 的应收账款金额约占公司当期销售金额的28.17%;同期,位列应收账款前两名的南京金龙和安凯客车均未出现在国轩高科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国轩高科向正瑞储能销售产品2.22亿元,但期末公司对正瑞储能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为2.6亿元。

扣除增值税影响因素后,2017年1-6月,国轩高科对正瑞储能的应收账款金额恰为2.22亿元,与销售收入几乎完全一致。

根据工商资料,正瑞储能成立于2017年5月,公司法定代表人名为李孝建。 *** 息显示,李孝建曾供职于安徽汤池影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汤池影视”)。

汤池影视的实际控制人为李缜,其通过国轩集团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汤池影视66.8%的股权,而李缜恰为上市公司国轩高科的实际控制人。

在成立一个月内,正瑞储能向国轩高科抛出了2.2亿元的采购定单,并全部以应收账款方式挂账结算,国轩高科的信用政策宽松程度可见一斑。

正常情况下,公司的销售收入不会为负,国轩高科对正瑞储能销售金额减少的原因令人不解。

由此引发的疑惑在于,国轩高科现有的应收账款中是否还有类似情形?

根据年报,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余额约为55.47亿元,其中公司对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款账面余额为22.54亿元,非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32.93亿元。

同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28.99亿元,对非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22.28亿元。

在扣除增值税因素影响后,2018年,国轩高科对非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占非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的比重约为126.33%。同期,公司对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约占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的66.45%。

上述差异意味着,在假定公司前五名应收客户均为同期前五大客户的前提下,国轩高科对非前五大客户的应收政策明显更为宽松;如果公司对前五大应收客户的应收款并非全部源自前五大客户,则证明有更多的欠款是来自“小”客户。这些收入占比偏低、欠款比重偏高的小公司最终能否足额偿还欠款,应得到重视。

而从近年来的应收款账龄变化趋势看,国轩高科的回款情况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5年,国轩高科资产减值损失中的坏账损失为5614万元,约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04%;2018年,国轩高科资产减值损失中的坏账损失为2.24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1.78%,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37%。同时,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公司1-2年、2-3年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增加了4.47亿元和4.39亿元,同比增长57.75%和404.6%。

此外,国轩高科应收票据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2016年起,国轩高科的应收票据金额开始大幅增长。根据年报,2016年,国轩高科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3.05亿元;2017年,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8.46亿元,同比增长177.38%。

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增至13.3亿元,同比增长57.21%。其中,公司银行承兑汇票由8.41亿元下降至5.83亿元,同比下滑30.68%;商业承兑汇票由493万元大幅增至7.48亿元,同比增长150倍!

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的安全程度显然略逊一筹。

产能扩张“阵痛”

受应收项目大幅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国轩高科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不佳。数据显示,2018年,国轩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9亿元,公司的造血功能下滑。

尽管如此,国轩高科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

根据现金流量表,2015-2018年,国轩高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5.58亿元、13.07亿元、13.57亿元和19.26亿元,合计51.48亿元。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约为47.04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285.57%。同期,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约为4.59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中的预付设备款及预付项目款分别为5.4亿元和1.21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国轩高科共有锂电池(组)产能1.4亿安时,公司当年销售1.31亿安时,产能利用率约为93.57%。

而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的锂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6GWh。

2019年6月,国轩高科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修订稿),公司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分别用于15GWh国轩南京项目以及2GWh庐江国轩项目。上述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新增17GWh锂电池产能。

同时,按照公司远景规划,到2020年年底,国轩高科预计产能将达30GWh;到2022年,公司预计产能将达到50GWh。

2013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突破一万辆关口,新能源 汽车 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核心零部件,锂电池产业不可避免成为企业抢滩竞赛的“主战场”。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GWh;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60GWh,年均增长91.86%。

与产能扩张速度相比,近年来,下游新能源 汽车 的需求增速始终偏低。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动力电池的总需求约为2.5GWh,产能利用率约为25%。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为56.89GWh,产能利用率不超过21.88%。

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轩高科的产能利用率不可避免地下滑。

根据 *** 息,2015年至2017年,国轩高科的产能分别约为7.5亿安时、5.5GWh(3.5GWh磷酸铁锂和2GWh的三元电池)和10GWh(7GWh磷酸铁锂和3GWh三元电池),分别同比增长435.71%、120%(以1Wh=3安时比率换算)和81.82%。

同期,公司锂电池产量分别约为3.25亿安时、6.36亿安时和9.67亿安时。以1Wh=3安时比率换算,2015-2017年,国轩高科的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43.33%、38.55%和32.23%。

以销售量计,2015-2017年,国轩高科的电池销量分别约为3.12亿安时、6.19亿安时、7.5亿安时,分别约占同期产能的41.6%、37.52%、25%。

2018年,国轩高科共生产锂电池17.66亿安时,约占名义产能的36.79%,较上年提升了4.56个百分点;但同期,公司产销率却由2017年的77.56%下降至72.25%,下滑5.31个百分点。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8年,国轩高科的锂电池销量占产能比重约为26.58%,仅较2017年提升1.58个百分点。

除了产能利用率下滑以外,国轩高科的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也因竞争激烈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2014年,国轩高科电池组的平均销售价格约为7.58元/安时,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约为51.61%。到2017年,国轩高科电池组平均价格已下降至5.41元/安时,产品综合毛利率降至39.81%。

2018年,国轩高科电池组价格约为3.57元/安时,同比下降34.01%,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约为28.8%,同比减少11.01个百分点。

由于产能增速超过销售增速,国轩高科在产销率下降的同时,存货周转率也在逐年递减。

根据年报,2016-2018年,国轩高科的产销率分别约为97.33%、77.56%和72.25%,存货周转率分别约为4.51次/年、2.75次/年和1.92次/年。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存货账面价值约为22.77亿元,同比增长50.35%,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4.41%。

或许是出于业绩考量,2018年,国轩高科首次将部分研发投入进行了资本化处理。

根据年报,2018年,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金额约为4.93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47.61%。其中,公司资本化金额约为1.46亿元,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9.57%。

此前,国轩高科未对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

资金加快周转难题

经过多年发展,近年来,锂电池的行业格局开始趋向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装机总量合计约为56.89GWh;其中,宁德时代以23.43GWh位居榜首,占比41.19%;比亚迪装机量约为11.43GWh,占比20.1%,位列第二;国轩高科装机量约为3.07GWh,占比5.38%,位列第三。

根据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约为30.03GWh。其中,宁德时代以13.86GWh的装机量继续蝉联第一,公司装机量约占当期总装机量的46.15%;同期,比亚迪装机量约为7.37GWh,占比24.54%。

2019年1-6月,国轩高科装机量约为1.77GWh,约占装机总量的5.89%,依然保持行业第三。

*** 息显示,2019年2月,远景AESC智能电池项目在江阴市开工,计划总投资金额约为220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规划产能合计20GWh。3月,万向集团宣布公司计划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80GWh锂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685.7亿元。5月,中化集团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投资超100亿元建设年产20GWh的锂电池生产线。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2月份宣布公司重庆电池生产基地及“云巴”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投资金额约为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动力电池20GWh能力。6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扩大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

与很多寡头格局的行业类似,位列第三的公司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公司既要努力突破前方“障碍”,又要提防被“后来者”居上。

与同行业公司动辄百亿元的投资规划相比,国轩高科要逊色不少。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货币资金约为30.92亿元,而有息负债合计约为43.84亿元,同比增长99.27%;其中,公司短期借款金额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162.66%。

根据资产负债表,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8.47%,虽然尚有提升空间,但可供腾挪的余地并不算宽裕。

追根溯源,问题产生原因恰恰在于国轩高科账面上巨额的应收项目和存货占用了过多资金,而如何提高资金回笼速度,或许是国轩高科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补贴退坡”机遇

自成立以来,国轩高科一直将磷酸铁锂作为主打产品。因安全性高、循环次数多、稳定性强、价格便宜等特点,磷酸铁锂产品在商用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相对广泛;与之相比,三元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成本高、价格高等特点,主要应用在高端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量分别约为79.2万辆和78.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65.5%和68.4%。

2018年,国内纯电动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和19.6万辆,产销量仅分别同比增长了3%和6.3%。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8年,国轩高科商用车动力电池销售额约为11.65亿元,较2017年减少10.49亿元,同比下滑47.38%。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间,国轩高科曾累计披露6份重大生产经营合同签订公告。其中,2016年,公司分别与中通客车和南京金龙签订电池采购合同,约定公司分别向中通客车及南京金龙销售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合同金额合计20.95亿元。

2017年,国轩高科分别与中通客车、北汽新能源、南京金龙以及江苏建康 汽车 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约定向上述四家公司分别供应13.29亿元、18.75亿元、14.92亿元以及1.84亿元锂电池系统,合计金额约为48.79亿元。

2018年2月,国轩高科与大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运 汽车 ”)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大运 汽车 向国轩高科采购7.5亿元纯电动 汽车 电池系统。此后,国轩高科没有再以公告形式披露与商用车电池相关的重大经营采购合同。

一个比较特殊的变化在于,5月份以来,国轩高科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约为30.03GWh,同比增长30.03%。其中,国轩高科6月份单月装机量约为0.8GWh,占比6.35%。此前的4月和5月,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约为0.28GWh和0.51GWh,分别占当期总装机量的5.2%和9.04%,即2019年5月,国轩高科的装机量环比增加3.84个百分点。

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1-6月,国轩高科累计装机1.77GWh,同比增长61.07%。

根据 *** 息,2019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解读》。根据公告,自3月26日至6月25日,津贴政策标准实施过渡期;6月25日后,原续航250公里以下的两档车型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250公里至300公里及300公里至400公里合并,补贴金额均为1.8万元,分别退坡47%和60%;400公里以上补贴金额由5万元降至2.5万元。

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国轩高科曾表示,由于此前国家补贴政策基于能量密度指标,三元产品在能量密度上的优势使得产品获得补贴较多,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高成本的劣势,市场增量由商用车转向乘用车,导致近年来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上增长较快。

伴随退坡政策的实施,磷酸铁锂的低成本优势或许能成为照进国轩高科业绩“寒冬”的一缕阳光?

中通汽车复牌时间

ZTO高速大部分已经恢复,少数控制区仍需等待。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方案的规定,解除封控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过去14天该地区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二是该地区最后一次密切接触者已接触14天以上,核酸检测阴性;

第三,启封前2天该地区所有人完成了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同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由相关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符合条件后方可准予启封。

济南的快递停不停,快递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跟济南疫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由于当地疫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想了解济南的快递是否正常,最可靠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询问快递公司客服,他们可以提供济南快递停运和恢复的最新消息。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上汽集团(600104)、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宇通客车(600066)、长安汽车(000625)、中通客车(00095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中国汽车销售结构数据等

2021H1汽车产销均有回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市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入休眠状态,汽车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的好转,行业景气度虽有所提升,但下降势头仍为逆转。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9%和1.8%,下降幅度较上年均有收窄。

202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疫情的逐步控制,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逐渐回暖,上半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1256.9万辆,同比增长24.20%;汽车总销量为1289.1万辆,同比增长25.6%。

乘用车仍是主流消费车型

从市场消费结构来看,乘用车仍是我国汽车行业主流消费车型,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017.8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9.72%,商用车销量为513.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0.28%。

2021年上半年吗,全国乘用车销量为1000.7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7.63%,商用车销量为288.4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2.37%。

2021H1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方向。2020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了新能源企业的进入门槛,提高了产品要求,完善了强制性标准,延长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10月份,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极大的支持,预计未来5年内政策扶持将仍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中汽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截至到2021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

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结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2021年上半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0.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3.3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0.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6.67%。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通客车产量(中通客车产能) 第1张

疫情让车市寒冬雪上加霜: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降幅出现6连升

车市寒冬、新冠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的日子不太好过。

2月10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0年1月份销量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为25173辆,同比下降42.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7133辆,同比下降75.12%;燃油车销售18040辆,同比增长18.28%。

这一数据延续了自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后的弱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并且是同比降幅出现了 6连升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9年7月至12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分比为1.66万辆、1.67万辆、1.37万辆、1.26万辆、1.12万辆和1.31万辆,同比降幅分别为11.8%、23.4%、51.0%、54.6%、62.7%和71.9%。

然而,进入2020年,在叠加春节与疫情影响后,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更是下滑至7000余辆,同比降幅达75.12%。

与此同时,比亚迪燃油车销量自去年9月以来,同比数据出现了持续5个月增长的局面,让自诩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颇为尴尬。

就在3天前,我们注意到,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600733.SH)也发布了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2020年1月产销快报。

快报显示,2020年1月份,北汽新能源汽车产量1602辆,同比增加1028.17%;汽车销量却只有2006辆,同比下降55.54%。在产量猛增之下,销量却如此下滑,北汽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难看,那客车市场数据如何呢?

2月7日,国内客车行业“大佬”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通客车”,600066.SH)宣布,1月份宇通客车汽车总产量3304辆,同比下降40.06%;总销量2895辆,同比下降45.01%。

2月10日,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星客车”,600213.SH)宣布,1月份亚星客车产量150辆,同比增加57%;汽车销量164辆,同比下降45%。

相比之下,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通客车”,000957.SZ)的情况则比前两家稍好一些,1月份中通客车汽车总产量957辆,同比下降3.53%;总销量886辆,同比下降13.73%。

但总的来说,1月份客车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过,1月份各车企数据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春节假期与疫情因素的叠加影响,因为2019年的春节是在当年的2月份。疫情结束后,今年的车市是否会浴火重生呢?且让我们乐观以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夏能源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股东减持难阻“妖王”,中通客车14交易日暴涨2.7倍

6月1日,中通客车盘中再度涨停,自5月13日以来录得第14个涨停板,尽管收盘未能封板,其阶段涨幅仍高达2.68倍,堪称近期最强“妖股”。前一日晚间,公司公告,第二大股东山东国投拟减持1.99%的公司股份,但这一消息仍未能阻止中通客车继续大涨。

38台核酸检测车撬动14个涨停

△中通客车6月1日龙虎榜 据同花顺ifind

2000年就上市的客车生产企业中通客车,从5月13日开始急速“蹿红”,开始连板之旅。促成其这轮大涨的,首先是“核酸采样亭概念”。随着全国多地陆续宣布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车等生产厂商5月中旬开始大涨。

从5月9日开始,中通客车就多次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实现批量销售的产品有12米、13米两款核酸检测车,全部达到P2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搭载医疗专用空气调节系统,配备高效新风过滤系统、医疗给排水系统,全自动PCR分析系统,5G信号传输等,具备随采、随检、随上报的功能。还有消息称,五一假期期间,中通客车一次性交付18台核酸检测车,助力全国疫情防控。

随着公司股价连续涨停,中通客车多次披露异动公告,但均表示“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5月27日,深交所向中通客车下发关注函,直接要求其披露核酸检测车产量、收入金额、占比、在手订单情况等,并说明核酸检测车有关业务规模及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的影响。

5月31日晚间,公司回复深交所表示,1-4月份累计销售核酸检测车20台,收入6170.97万,该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5.39%;以销定产,无库存。截至5月30日,核酸检测车在手订单18台,预计收入4578万元。“核酸检测车业务不足以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中通客车2021年净亏损2.2亿元,上市以来首度亏损。但其扣非净利润实际上已连亏三年,业绩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3529万元,当季实现营收8.6亿元。

中通客车官方公众号显示,其2020年11月就已推出P2 核酸检测车。今年2月,其发文称,2022春节前夕,中通P2 核酸检测车批量交付四川、甘肃、吉林、山东等地,助力各地疫情防控,守护健康虎年。

5月6日公告显示,1-4月,中通客车产销各类客车分别为2141辆和2257辆,核酸检测车业务确实微不足道。不过,从销售收入来看,核酸检测车也并非全无存在感。按照20台收入6179.97万元计算,其单台销售价格达到308.55万元。而公司大型客车销售平均单价仅有75.63万元。

二股东减持,机构游资激烈博弈

△中通客车近期走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单纯的核酸检测车概念并不足以给中通客车带来如此疯狂的行情,此前的核酸采样亭概念股大部分在数个交易日后即偃旗息鼓。而中通客车得以大涨,可能还沾上了国企改革和汽车行业“逆境反转”的题材。

近日汽车行业接连迎来利好,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工信部等四部门宣布组织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汽车整车板块近期连续大涨,安凯客车、海马汽车、东风汽车等也已连续大涨。

国企改革题材则来自于山东重工集团潜在的内部业务整合预期。2018 年 8 月,中通客车实际控制人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全部股权被划转给山东重工集团,后者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此后,去年6月,中通客车控股股东中通集团49%的股权,由聊城市 *** 划转给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当时有传闻称,山东重工集团有意将中通客车从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剥离,而与山东重工旗下亚星、豪沃等客车企业进行整合。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随着目标时间渐近,A股国企上市公司股权重组案例增多,国企资产整合再提速。近期同样沾上国企改革概念的中成股份,11个交易日内收出10个涨停板。

5月31日晚间,中通客车披露,持股18.96%的第二大股东山东国投,拟减持公司1.99%的股份。以最新收盘价计,山东国投约可套现1.89亿元。不过,股东减持依然难阻其股价继续上涨。

龙虎榜显示,5月25日之前,主要是各路游资参与中通客车的炒作。而5月26日之后,多家机构出现在买入榜上。5月27日,一家机构席位以5957.52万元的买入金额高居三日买入榜榜首,同样出现在买入榜上的还有知名“涨停俱乐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5月31日,又有两家机构席位出现在买入榜上,分别买入3084万元和2379万元。

6月1日,两家机构分别卖出669万元和2314万元,被称为“妖股制造机”的东方财富 *** 东环路第一、第二营业部,东方财富 *** 团结路第一、第二营业部则包揽了买入榜中的四个席位。当天盘中,中通客车剧烈震荡,收盘仍上涨6.52%。

中通客车10月销量823辆,前三季净利减少79.84%

中通客车发布2020年10月份产销数据,本月产量752辆,相比去年同期992辆,同比下滑31.91%,1-10月累计产量8363辆,同比下降30.55%。

本月销量823辆,同比去年1019辆,下滑16.13%; 1-10月累计销量8676辆,同比去年同比下降26.43%。

因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和出口业务受阻,中通客车产销双下滑,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中通客车三季度业绩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32.54亿元,同比下降32.62%;净利润约1116万元,同比下降79.84%;基本每股收益0.0188元,同比下降79.87%。

值得一提是,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成为中通客车新增长点,2020年1-9月累计销量3081辆位居第三,仅次于宇通客车8575辆、比亚迪6073辆。

2019年11月,中通客车发布了全系列新N系公交平台,致力于提供更高端、更智能、更便捷的绿色交通出行方案,并已批量销往太原、烟台、济南等地;同时,中通氢燃料客车已全面布局济南、大同、潍坊、济宁等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