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原油价格分析表最新(2020原油下半年价格走势)

2023-01-14 9:22:52 基金 ketldu

油价最新调整价格时间

根据10个工作日成品油调价相关规定,新的油价调整时间窗口为9月6日24时。据测算,截至9月2日第八个工作日,当前原油变率为5.76%。在已经过去的8个工作日里,国际油价呈先涨后跌走势。

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国际油价不发生剧烈变动,根据目前数据测算,至新一轮调整开启,预计国内油价每吨将上涨230元左右,具体到每升油价将上涨0.18元到0.2元左右。如果以普通私家车50升计算,平均加满一箱油将需要多支出9元到10元钱。

如果此次油价调整,这将是今年以来的第十七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此前的成品油16次调价呈现“10涨6跌”格局,其中自6月28日起更是实现了“五连跌”。

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波动幅度较大,据分析主要还是和欧美多国经济数据下滑、美联储持续加息、股债市疲弱等因素有关,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油价走势,据估计仍将以震荡为主。

2020年原油价格分析表最新(2020原油下半年价格走势) 第1张

年石油供需形势分析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势明显,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产量增幅有限。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不能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一段时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势必依靠大量进口国外石油资源。因此,加强石油供需形势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持续、有效供应,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石油资源状况

世界石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17亿吨,比上年增加0.1%;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还可供开采45.7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表1)。石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东、欧亚大陆、非洲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6%、10.3%、9.6%和14.9%。其中,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404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沙特 *** 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0%;其次是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10%、9%、8%和7%,以上6个国家石油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

表1 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及分布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注:*表示储采比不详。

(二)我国石油资源状况

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匮乏,储量增长缓慢。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1.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9%,人均占有储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资源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缓慢。按目前开采水平,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可供开采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新疆和渤海、南海等近海地区。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陕西5省(区)和渤海地区合计占全国储量的73%(表2)。从具体油田来看,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庆、胜利、天津、长庆、新疆、吉林和辽河,这7大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

表2 2009年我国石油储量及分布单位:万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石油生产状况

综观20世纪世界石油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点是直线上升,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043万吨,1950年达到5.38亿吨,50年间增加了25倍,年平均增加约1000万吨。第二阶段,特点是稳定增长,1950~1979年间,世界石油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年均增加11078万吨,并在1977年首次突破30亿吨。第三阶段,特点是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后,世界石油生产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世界石油产量38.2亿吨,与2008年相比下降2.6%。

世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石油年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3%。其中,沙特 *** 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石油年产量达约4.6亿吨;伊朗次之,达2.0亿吨。其次,欧亚大陆石油年产量为8.5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4%。其中,俄罗斯是该地区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达4.94亿吨;挪威和英国生产能力日渐减弱,产量呈现回落的趋势。其他依次为北美洲、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6.5%、12.0%、10.0%和8.9%(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石油生产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石油市场集中度较高。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表4)占有储量合计779.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产量合计15.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炼油能力合计14.9亿吨,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33.7%;油品销售量18.2亿吨,占世界总销售量的48%。10大石油公司中,国家石油公司占4位,美国石油公司占3位。

表4 2008年世界10大石油公司储量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年

数据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9,12,1

(二)我国石油生产状况

我国石油生产大致经过了6个阶段:起步阶段(1950~1954年),石油年产量由12万吨增至68万吨;战略展开阶段(1955~1957年),在我国大陆共发现6个油田,石油年产量增至187万吨;战略重点东移阶段(1957~1958年);战略性突破阶段(1958~1965年),石油年产量增至834万吨;石油年产量增长加速阶段(1966~1978年),总计发现油田91个,形成一大批石油开发基地,石油年产量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石油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于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缓慢增长阶段(1980年以后),主要原因是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单井日产量下降。200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9亿吨,比2008年下降0.4%,占世界总产量的4.9%,居世界第五位(图1)。

图1 1991~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消费量变化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石油消费状况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消费量有所下降,消费地区比较集中。全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共计38.82亿吨,比上年减少1.7%。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较为突出的地区,石油消费量达31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消费量达到8.4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1.7%。其次是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5.1%、3.8%、3.2%、2.9%。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沙特 *** 、中国和印度,分别比上年增长9.4%、6.4%、3.4%。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石油消费量有所减少(表5)。

(二)我国石油消费状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汽车和航空业蓬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石油消费的持续大幅增长。“八五”期间我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2%,“九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36%,到“十五”期间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77%。2009年石油消费量达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4%,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从人均情况看,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45%,石油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表5 2004~2009年世界主要消费国石油消费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石油贸易状况世界石油贸易持续增长,以原油为主。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为26.06亿吨。石油出口较多的地区是中东、前苏联、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5.1%、17.2%、8.4%、5.2%和7.0%。从数据上看,除前苏联、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石油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中东、北非、墨西哥降幅最为明显。进口石油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21.7%、25.5%、8.1%、9.7%和13.7%。美国石油进口量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来出现大幅下滑,进口来源广泛,进口地比较分散;日本石油进口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进口来源较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占其进口总量的85%;可能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石油进口量近两年出现下滑,进口来源主要是前苏联,占其进口总量的52.2%(表6)。

表6 2004~2009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石油进出口状况单位:亿吨/年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0,6

(二)国内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

我国石油进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进口地集中度较高。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9.7%,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从地区来看,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和非洲,两地区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7.9%。具体到国家,我国原油进口国主要是沙特 *** 、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6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7%。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增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量不大,有待进一步挖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突然增加,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7 2005~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10(3)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进口主要来源国资源潜力不大,合作空间有限。从当前来看,安哥拉、阿曼和苏丹3个进口主要来源占我国原油进口量27%,但这3个国家石油资源有限,基本达到了我国从其进口石油的极限。安哥拉石油储量18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储采比为20.7年,2009年产量0.87亿吨,占世界产量的2.3%,出口中国量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7%,占中国进口原油的15.8%(数据来自BP和国际石油经济)。阿曼石油储量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4%,储采比18.9年,2009年产量0.39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30%,占中国进口量的5.7%;苏丹石油储量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0.5%,储采比37.5年,2009年产量0.24亿吨,出口中国占其本国出口总量的51%。

五、石油价格走势分析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扑朔迷离,油价起伏跌宕(图2)。综观最近几十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可以发现,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可据此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①1973年之前,超低价格时期。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②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这一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主要石油消费国抑制油价上涨的各项措施初见成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回落。④2000年以后,油价进入新的上涨期。2003年初,布伦特每桶油价突破30美元,全年油价平均为28.83美元/桶。2004年,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扬,WTI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08年WTI平均价格达99.67美元/桶,最高突破140美元/桶。

2009年国际油价走势摆脱低迷,在震荡中上扬(图3)。2009年国际油价运行的特点,一是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下降影响继续走低;二是从3月份开始至上半年末,油价一路飙升;三是下半年国际油价忽高忽低,但最终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稳定在70~80美元/桶之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全年呈现负增长,但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效果好于预期,加之美元贬值促使了油价回升,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介入,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石油消费国家经济复苏势头低于预期,世界石油价格仍可能出现波动。

图2 1991~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图3 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注:本价格为库欣WTI原油现货离岸价

六、结论

(一)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供需矛盾日益深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世界经济的衰退,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有所回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降幅历史罕见。进入2009年,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回升,尽管石油消费量继续下降,但世界石油需求总量依然很大。

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对能源的工业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所减弱,但长期来看,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已发现的剩余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控制,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相对不足。深水资源、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但由于技术因素,成本还很高,其他替代液体燃料的发展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快速顶上。此外,不时显化的地缘政治矛盾也对当前脆弱的供应关系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世界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他们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依然坚挺;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低碳技术的不成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我国石油供需趋势

1.我国石油消费量预测

(1)预测思路及预测背景数据来源

矿产是工业的基础,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消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分阶段、不考虑经济结构变动等因素,仅采用数学工具或情景分析进行经验外推,无法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此,本预测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得出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一般规律;其次,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判断,即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根据此阶段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存在“线性”关系的一般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石油消耗的“线性”模型;接着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并给出最为可能的发展情景,代入模型进行预测;之后回归到石油消耗的一般规律,即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工业化阶段完成,确定模型的有效期限;最后考虑科技进步和循环利用的影响,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2)预测方法及结果修正

考虑到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再循环利用等,未来石油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替代能源将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鉴于科技发展难以量化并体现在预测模型中,需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3)预测结果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将处于高位,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等基本现状,预测未来10~15年,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仍将沿着近线性轨迹增长。

根据预测分析(表8),结合科技创新和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再循环利用等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修正。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突破40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5.6亿吨、6.5亿吨、6亿吨。石油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石油需求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继续增加。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费量下降成为必然;另外,我国石油储量的局限性以及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促进石油消费量的下降,加快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发展和对替代能源的开发。

表8 我国能源消费趋势预测单位:亿吨标准煤

(1)①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10年)通过消费强度法、人均对比法和部门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经综合评估后得到;

(2)②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年)《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3)—代表没有预测数据。

2.小结

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实质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总量递减趋势,全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将主要依靠西部和海上油田的增产。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受资源条件的制约,产量增长十分有限。

(周海东)

为什么原油价格上涨这么快?

周四,欧佩克+(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将石油减产协议延长至4月底。听到减产的消息,不仅国际油价先涨为敬,而且高盛甚至给出了三季度油价突破80美元/桶的预判。

还记得大约一年前,国际油价一夜暴“负”,闹出了中行原油宝的大乌龙。也就不到一年时间,国际油价的天怎么说变就变?

原油不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里的重要题材。本文将从聚焦3个维度,来探讨油价V型反转背后的机会:

前因后果对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当一年前疫情席卷全球、股市暴跌之时,在悲观的经济预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给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不到20个。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步调一致,从理论上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油价的。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带头大哥,带领各产油国成立了意在通过限产来涨价的欧佩克。(在经济学概念中,像欧佩克这样的组织被称为卡特尔)

数字人民币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阴谋(3/6)

菠菜的视频

· 1699 播放

尽管看起来能在原油市场呼风唤雨,但实际上欧佩克面前要面对3座大山:

1.欧佩克成员国内部的矛盾

只有当欧佩克所有成员国都认真履行减产协议,国际油价才能出在高位。但问题是,减产也意味着有价无市,所谓的高油价只不过是直面富贵罢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个成员国都有动机在他国减产之时,自己偷偷增产,赶紧把直面富贵落袋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员都这么想,所谓的减产协议就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另外,作为产油主力的中东国家虽然都有着相同的信仰,讲着同样的语言,但是彼此之间却是谁也不服谁。且不说沙特、伊朗分别拉起了逊尼、什叶两大山头,甚至沙特都无法摆平自己阵营里的小弟。比如卡塔尔早就看不惯沙特,于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欧佩克。

2.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矛盾

非欧佩克产油国,以前主要是俄罗斯。

尽管俄罗斯已从世界霸主堕落成一个靠出卖资源过活的二流国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地大物博,且还武力值爆表,俄罗斯仍然是欧美重点提防的对象。

所俄罗斯并不怕沙特来硬的,毕竟后者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镀金的封建国家。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也就没有义务遵守减产协定,所以,欧佩克减产让油价上涨,俄罗斯反而占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现在不仅是沙特和俄罗斯划江而治的问题了,而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页岩油的冲击

页岩油可以简单理解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处不是学术很严谨,需要有油页岩资源)。然而,技术进步和油价上涨,会让曾经没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利可图。

实际上,美国自身的石油资源并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湾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后来,页岩油又极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给,再加上美国制造业外流,导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页岩油动了传统产油国的奶酪,沙特和俄罗斯早就对页岩油不爽了。不过,页岩油在成本上是处于劣势的。页岩油根据开采条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罗斯的采油成本高出不少。

于是,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沙特拿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觉悟,大量增产,并以跳楼价甩卖原油,意在挤垮美国的页岩油。结果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国页岩油钻探的先锋,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请破产保护,成了行业近5年来最大的破产事件。

二. 后果

沙特的目标初步达成,萨勒曼亲王高调表示:“(美国页岩油)钻井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终于可以限产涨价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罗斯小幅增产。但沙特可能高兴得有点早,有两个逻辑会在暗中侵蚀其自信的根基:

1. 随着油价的进一步攀升,页岩油可能卷土重来。毕竟只是山姆大叔那边只是公司在财务上破产,但是技术还在,就算是破产后无法东山再起,接盘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页岩油钻井技术赚钱。尽管美国页岩油井数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经从2020年的低点开始回升;

2. 油价上涨无疑是在给光伏、风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车送助攻。按照经济学的规律,一种商品涨价,会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价时代,充满电没公里只要5分钱的“人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吗?

三. 对策

尽管欧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盘,但国际油价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国际油价大涨,无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码CEO)。但是从股价长期走势来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没有成长性也就算了,但是连周期股波段性交易机会都不给这就过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阴跌的大熊股,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精于消费股的巴菲特,也买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几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赚了一笔。只不过,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开始清仓了,也就是说股神只是因为中石油超跌才参与,并不是看好长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个油气板块,甚至是传统工业领域,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机会可以关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一批天然气管道公司,交易总额约100亿美元。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在股神的启发下,我们对于油价上涨的对策,可以关注以下2个投资逻辑:

1. 在碳中和的大题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气,将因为需求激增而扩张产能。BP(英国石油公司)就曾在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能从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费占比将接近25%,仅次于石油。由于油气的价格是正相关的,油价上涨也会带动天然气涨价;

2. 管道是天然气运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三桶油已经将管道资产剥离并转移至管网公司。而且我国管网建设现在仍处于建设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应商将迎来需求的改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