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股票流通股数,沪深a股目前流通盘最大的前十名股票分别是哪些?

2023-02-21 19:54:13 股票 ketldu

茅台酒是国酒,为什么市值反而不如五粮液?

 金黔在线讯 为什么茅台股价118元,五粮液只有15元?为什么五粮液如此巨量的关联交易迟迟不能解决?为什么五粮液购置的固定资产设备如此之高昂?为什么五粮液产能闲置如此之多?为什么五粮液的成本总是如此之高?

太多的为什么。长久以来,投资者搞不懂,基金搞不懂,私募搞不懂,券商搞不懂。

理财周报以10年长度,全面关注五粮液的基本面,包括资产状况、销售、经营、盈利、重大项目、运营效率(投入产出)、公司治理等等。由此拉开一系列的五粮液报道。

五粮液品牌是卓越的民族品牌,五粮液当下的努力人所共睹。我们无意进行任何带有倾向性的攻击,只意在解答中国股市10年来的大问号,给出一个历史的、真实的五粮液。

市场表现:从2个茅台到1/2个茅台

这是鲜有人觉察出的惊人变化。

当下最直观的判断是,贵州茅台现在股价118元左右,而五粮液的股价则是15元左右,几乎仅仅是前者的1/8。贵州茅台最高上冲229.7元,而五粮液只有51.49元。

现在五粮液38亿的总股本,贵州茅台股本只有9.44亿,是贵州茅台的4倍;五粮液流通股本20.5亿,贵州茅台只有4.55亿,是贵州茅台的5倍。

但五粮液现在总市值570亿,贵州茅台1095亿,五粮液约为贵州茅台1/2。

而10年前的境况恰好相反。1998年4月,五粮液上市首周收盘价3.81元,当时市值为171.68亿元。2001年8月贵州茅台上市,上市首周报收8.11元。当时,五粮液总市值达到了193.64亿元,贵州茅台市值仅有92.5亿,2倍于贵州茅台。

单纯从股价涨幅看,自上市首日至2009年3月19日,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涨幅分别为296和1391%。而五粮液上市首日市盈率约为贵州茅台上市首日市盈率2倍,现在二者相当。

是什么让五粮液从从2个茅台变成1/2个茅台?

五粮液十年来都做了什么?

先简单比较一些数据。若从当下市盈率看,五粮液和茅台均在38倍左右,旗鼓相当。但内在价值相差甚远。

从市净率看,五粮液5.96倍,贵州茅台13.31倍,差之甚大。与之相关,以可比的2008年中报比较,五粮液净资产收益率11.93%远远低于贵州茅台的23.94%,也低于老树发新芽的泸州老窖25.46%。

这说明,五粮液的资产结构和贵州茅台有什么不同?2008年末,五粮液固定资产总额为43.34亿元,2007年末为46.71亿。而2007年末,茅台的固定资产只有18.27亿。

2007年,每1元固定资产贡献的销售收入,茅台为3.96元,而五粮液1.57元。也就是说,要么五粮液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要么是五粮液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居高。

市现率差别更大,五粮液为31.49元,贵州茅台451.15元。也就是说五粮液每股对应现金流31.49元,贵州茅台为451.15元。那么五粮液的现金到底去了何处?

对这两个数据的解读具有重大意义。贵州茅台被不少分析人士评论为现金太充沛,实则是贵州茅台战略略显保守,而五粮液扩张则太激进。一个最为典型的区别是,五粮液2000年后大肆扩建产能到了当下闲置的地步,而贵州茅台则始终面临着产能不够瓶颈。

贵州茅台在销售上一年年逼近五粮液。2001年五粮液收入47.21元,是茅台的三倍,但2007以来已经旗鼓相当,但五粮液净利润是茅台一半。

盈利能力相当悬殊。以2008年中报论,贵州茅台每股收益2.37元,五粮液只有0.34元,若以相同股本折算,五粮液每股收益仅1.32元。五粮液2008年的毛利率是61.52%,2007年是61.86%。而茅台较高,2007年茅台的毛利率达到79.61%。

2007年,茅台的每100元的销售收入的销售费用是7.74元,五粮液是10.68元,2008年上升到11.23元。在2007年,每1元销售费用贡献的毛利,茅台为10.28元,五粮液为5.79元。

是什么导致了巨大差异?

五粮液的资产重心是固定资产,贵州茅台是流动资产。资产结构的区别极大地影响了二者的盈利和运营效率。

资产结构的差异源于产品结构的差异。2001年,贵州茅台的各种产品均价为31.5万元/吨,而五粮液的各种产品的均价为2.63万元/吨,茅台产品均价是五粮液的12倍。7年来,这个差异依然存在,贵州茅台产品均价达到40万元/吨,五粮液仍在5万元上下徘徊。

10年之间,五粮液历经了多元化一场噩梦。最多时有200多个品牌系列,泥沙俱下,徒增成本。经过瘦身后,目前仍有40多个。多元化狂飙带来的后遗症现在仍然让新的管理层难以下手。这些都是摆在桌面上的,桌面以下,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关联交易和不透明的公司治理。

沪深a股目前流通盘最大的前十名股票分别是哪些?

目前沪深A股流通盘最大的前10名是哪一些股票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贵州茅台

的流通市值为:24081亿。贵州茅台就是做白酒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一个白酒最著名也是最贵的那一个品牌。贵州茅台酒是世界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称之为中国的国酒。

二.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的流通市值为:12807亿。工商银行是我国流通市值最大的一个银行。他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金额第一和盈利最多的银行。

三.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的流通市值为:11589亿。宁德时代是在做新能源的锂电池这一块的,它是我国做锂电池做的最厉害的一个公司。他的老板现在已经成为了香港的新首富,超越了李嘉诚。

四.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的流通市值为:10997亿。招商银行在我国是市值第二大的银行。招商银行是当时李鸿章一手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后身。

五.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的流通市值为:9634亿。中国石油就是大家平时去加油站加油的那一个中国石油。

六.五粮液

五粮液的流通市值为:9095亿。五粮液是紧紧跟着贵州茅台的一个白酒品牌。在生活中除了茅台之外知名度最高的白酒之一。

七.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的流通市值为:8829亿。农业银行也是我国的一个大银行之一。

八.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的流通市值为:6526亿。中国人寿主要做的就是一些保险相关的业务,很多人在这里买保险,比如说医疗保险。

九.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的流通市值为:6428亿。中国银行也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银行之一。

十.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的流通市值为:5512亿。平安集团它不仅有平安银行还有平安的保险之类的,也是规模非常巨大。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是怎么回事?求大神帮助

五粮液发布“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的公告,当日下午,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此番调查是因为其关联交易的问题。 翌日,当业内外还对此公告揣测不断之时,证监会稽查部门人员已入驻宜宾着手开始对五粮液进行立案调查。 以成都智溢的名义,动用五粮液巨额资金,频繁炒作五粮液股票,与此同时,五粮液涉嫌企业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炒股、涉嫌操纵股价、涉嫌内幕交易、涉嫌虚假信息披露等问题,也随着证监会的深入调查而逐步曝光。 四川某法律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证券法》有关条款规定,五粮液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 内幕交易旧账 “五粮液此番被立案调查源于一桩陈年旧事。”上述接近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五粮液‘涉陷’亚洲证券旧案中,五粮液通过成都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智溢”)与关键人物尹启胜自我买卖股票;再加上知情人士的举报证据;以及证监会对五粮液多年来的关联交易的不满。”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成都智溢成立于1999年6月,注册资本仅200万元,其中大股东谢军出资140万元,经营范围为“销售塑胶制品及各种管材”,其时经营尚不足两年。五粮春销售公司是专门负责销售五粮春酒的经销公司,而五粮春的全国总经销,则是由谢军实际控制的智溢酒业负责。 原五粮液投资董事长冯光兴坦言,2001年初,谢军与五粮液投资的有关负责人商量一起炒股,方法是,谢军出户头,五粮液投资出大部分资金,具体比例是,谢军出资1000 万元,五粮液投资出8000万元。因谢军本人对证券投资业务并不熟悉,就委托给时任五粮液集团办公室主任后担任五粮液投资总经理的尹启胜操盘。 2000年7月5日,五粮液集团绝对控股的五粮液投资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设证券账户,主要开展证券股票投资交易业务。 2002 年,尹启胜任五粮液集团办公室主任兼公关部部长,从2000年底开始,出任成都智溢在二级市场的操盘手。在2000年起直到2004年期间,成都智溢用五粮液的资金全部买入五粮液股票。几年间五粮液投资公司在发出利好等公告前自买股票。这期间,五粮液集团通过进出口公司借给成都智溢8000万元。 根据记者调查了解到,成都智溢是在成都证券开设的股票账户,该账户于2001年4月6日转入1000万元保证金;同年4月16日,又转入8000万元保证金。在这9000万元资金中,8000万元与五粮液有着直接的关系,且由上市公司买单。 在这笔资金划拨的过程中,先后涉及了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集团)、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五粮液集团子公司,全权负责五粮液产品的销售,下称五粮液进出口)、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控股95%,下称五粮液投资)、成都智溢以及宜宾市五粮春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春销售公司)。 由此,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五粮液投资的账户里有8826余万元资金以及价值636余万元的股票。 2009年3月17日,五粮液针对有关媒体就上述事件的披露,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从来没有任何资金存放于亚洲证券公司”,本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五粮液投资公司也未在亚洲证券公司存放任何款项。五粮液此举被指虚假信息披露。 不仅如此,2001年4月6日、4月11日、4月23日、4月24日、4月26日到2001年6月29日收盘前,成都智溢共买入231万股五粮液。 2001年7月18日,五粮液公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此前两天,7月16日,成都智溢账户上仍是大幅买进五粮液,7月18日公司公告中期每股收益0.936元,10送4转增3派1元。 五粮液股本扩张后,成都智溢账户持有的五粮液股票增至392万股。随后,成都智溢账户开始大量减持。 据成都智溢账户操作记录显示,到了2002年3月7日,该账户就停止了操作,当时市场整体走弱,该账户出现了亏损。 2002年7月,由汪东接替尹启胜负责成都智溢的操盘任务。 汪东接手之后,在2004年1月16日之前,一直都在抛售,只有2002年8月28日,买过1万股。 2004 年的2月24日,五粮液涨幅达8.36%,其中成都智溢的账户上已经买入了9.4万股,买入股票共支付金额106.6万余元。而那天上午,五粮液的董事会正在商讨分红送股的方案。2月26日,五粮液公司公告2003年全年每股收益0.519元,10送8转增2派2元。当日公司股票涨停。 另有五粮液买卖自家股票的详细记录显示,2004年2月24日,买入价值超过100万元股票,成交价在11.2元和11.5元,当日收盘价格12.18元,第二天最高涨至13.20元,第三天最高涨至13.84元。 违反《证券法》 “目前已经掌握大部分五粮液违规操作的证据,主要涉及到其内幕交易,炒作自家股票和虚假信息披露等问题。预计1-2月内就会有个结果。”前述知情人告诉记者。 四川某权威法律专家告诉记者,虚假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均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条款。 根据《证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本法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而在五粮液一系列的内幕交易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就违反了这一条款,所以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专家指出。 对于企业而言,根据《证券法》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单位从事内幕交易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内幕交易的,从重处罚。” “因此如果发现以企业的名义参与到内幕交易当中,该企业就必须承担‘行政责任’。”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大小非都是谁?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5%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小非就不一样了,许多年的不流通,一但流通,又有很大获利,很多都会套现的。

小非:就是小部分非流通股,股改之前就有承诺,非流通股在股改结束以后一年之内是不会在二级市场上抛售的,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比如氯碱化工年初的时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从解禁当日开始连续放量上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